东方之窗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洞察目录网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32
  • 快审网站:11
  • 待审网站:67
  • 文章:30846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发布时间:2021-06-12 06:45:02 浏览阅读数:

原标题:心系未来十年的梦机要秘书马弘写文章缅怀黄菊同志

[/s2/]共产党对名利很淡泊,任何单位都要为党工作。 我被改革开放推上了历史舞台。 我得抓紧时间拼命做,为人们做得更好。 黄菊

马弘/文

年12月,上海洋山港迎来开港10周年纪念日,洋山从籍无名的小岛成为世界第一的集装箱经营大港。 现在我想不起我的老领导黄菊同志了。 仔细计算,老领导离开我们正好八年,但他推进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历史往事,似乎还历历在目。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1995年至-2002年期间,根据组织评选,我有幸在他身边担任机械秘书。 这段时间正是上海从改革开放后卫一下子站在前沿的快速发展时间,我不仅见证了上海出色地交出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一变的世纪答卷,也见证了黄菊同志如何遵循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优势思想理念,成为上海的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黄菊同志常常自我谦虚的才能不高,只能靠勤奋弥补拙笨鸟先飞。 在我在他身边工作的这8年里,我几乎没见过他有周末和节日,每天工作到深夜。 他说他是个轻重缓急的人,党和人民把迅速发展上海的重担交在他手里,他绝不是一点也不懈怠。 黄菊同志在事业中反复强调独创性、韧性、操作性三性统一。 这三性也正是他个性的体现。 回想黄菊同志担任上海主要领导,主持推进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项目。 但是,最能体现他三性特征的不是洋山深水港建设。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上海是香港兴市的城市,所谓的城是港兴,港是城用。 历史沿革上,上海港为河口港,码头泊位分布在长江口内黄浦江两岸。 但是,被长江水裹挟而下的泥沙在长江口遇海水后聚集沉降,形成拦门的泥沙,吃水超过7.5米的大型货船进出长江航道必须等待涨潮,停靠上海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在担任上海市领导期间,将深水港建设纳入了上海长时间快速发展战术的要点计划。 之后几年,上海的港口码头继续从黄浦江转移到吴淞口、外高桥。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集装箱运输船舶迅速发展到第五代和第六代,特别是装载6600标准箱以上的第六代集装箱船,进港航线和停靠码头需要15米以上的水深。 上海港泊位码头又面临重新选址的关键时刻。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太平洋西岸。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东北亚与欧美国家之间的集装箱运输诉求日益高涨,东北亚航运枢纽竞争首次明显。 当时,日本横滨、长崎、韩国釜山和我国台湾高雄大力推进深水港计划,目标是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 有人能早日建成枢纽港成为航运中心,所以有人获得了该地区航运市场的主导权。 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河口。 随着上海港口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沿海省市的进出口运输有自己的航运枢纽港,而且长江流域各省市的集装箱可以依靠长江航线降低运输价格,通过上海港不断向外出口。 横贯我国中部的长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带,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深水港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上海的战术选择,也关系到长江流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如何快速发展的大战术。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1995年8月上旬,从吴淞口经长江航道缓缓进入东海,到杭州湾外的衢黄岛,然后向西弯到大、小洋山绕岛一圈,回到上海吴淞港。 那天,面对着窗户站在船长室的黄菊同志,一边小心翼翼地思考着上海深水港的选址。 黄菊同志说,上海是我国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上海有条件,并且有义务承担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责任。 但是,长江口航道整治最大也只达到水深12.5米,上海海岸线没有水深15米以上的泊位码头。 建设上海深水港,不仅是上海的事,也是国家的大事。 因此,必须跳出上海看上海。 在船上,黄菊同志详细听取了有关部门长江口和杭州湾口水文气象资料的拆解报告。 综合长江口、崇明外海、衢黄岛、大小洋山岛几个候选地,考虑到航道深度、涌波、码头幅地和陆桥连接等各方面因素,大家都倾向于在大小洋山岛建设港口。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但是,上海推进洋山深水港项目,是一项涉及各方的重大工程,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洋山岛属于浙江省,港口的行政管理体制、海关、边防、防疫、加油、供水等管理和服务体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正在建设中的航运项目的关系如何协调? 当时,交通部开始了长江航道的束水整治工程。 即,在航路两侧建造水库,提高航路内河水的流速,冲洗泥土,加深航路。 长江口航道开通后,南京以下各港口可直通国际。 并且,浙江省宁波市正在加速建设东方大港北仑港。 因此,启动洋山深水港建设,意味着长江三角洲范围内与航运相关的几个重要项目将被规划和推进,在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规划考核的条件下,如何争取国家重大项目立项? 建设资金怎么筹集? 政府性投资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还款机制如何设计? 特别是建设陆岛连桥,如果收取过桥费用的话运费会上涨,但是如果免除钱的话还款资金会怎么执行呢? 与这些问题相比,黄菊同志认为,必须站在21世纪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战术高度,进行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1996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召开特别会议,确定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任务。 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同年5月10日,决定成立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设立国际航运中心办公室,启动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的独立性、客观性、可靠性,黄菊同志指示航海中心建设办公室的同志,将课题全部委托上海以外的机构和专家进行牵引,委托国际专业机构进行判断。 黄菊同志在项目论证的初期就做出了这样意味深长的安排,因此可以看到思考问题的先进意识和缜密思考。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现在回顾起来,洋山深水港从港口功能定位到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投融资体制到土地征用、搬迁安置、项目申报到配套项目建设、管理运行到航道开辟,千头万绪。 黄菊同志不管工作多忙,对于深水港的事,他总是亲自研究协调,遇到每一个困难。 他反复强调,上海搞深水港,不是为了上海一家的事,而是为了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竞争,必须坚定不移、认认真真地推进,直到成功。 他还确信深水港的建设必须与贸易、金融服务合作。 否则,建成的港口将只是运输承运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运中心。 为了抓紧制定洋山港及其相应的港区、陆岛连桥等配套项目和水、陆、海运运输服务体系制度建设规划,他先后6次在芦潮港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了开发模式、投融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上海提出洋山深水港建设项目得到浙江省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记得黄菊同志与徐匡迪同志一起积极寻找浙江省主要领导信息表达情况,就洋山深水港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如何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实施转移安置等问题达成一致。 浙江省领导人认为,深水港建设是国家战术。 如果浙江在洋山港问题上不和上海合作,以上海为龙头你在说什么? 随后,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成立了包括北仑港、南通港、太仓港等在内的功能互补组合港。 并且,上海全力支持建设宁波地区向北扩大交通辐射能力的杭州湾大桥等重要项目,形成了以洋山深水港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间分工合作的新格局。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心下,2002年3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工程可行性方案》。

2005年12月11日洋山港正式开港,当时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满怀深情从北京来到上海参加庆祝典礼。 这在他心中是整整十年的梦。 典礼结束后,我去驻地探望了他。 俗话说,人在喜庆的事情上心情舒畅,他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好,那天看起来很开心。 他告诉我十年的梦想终于圆了。 但没想到回到北京不久,他突然重病住院。 我不相信那是真的。 在上海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去格尔木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慰问干部工作人员时,在海拔3800米的工地上他走到工人们中间,和工人们握手交谈,但感觉不到高原的反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满意。 怎么生病了就会生病呢?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2007年2月下旬,我去医院看望黄菊同志,那时的他高烧不退,很虚弱。 他看见我进去,举起手示意我坐在床前。 他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手头还有一个案子。 再出席和大家见面,打声招呼,也是离别。 听了他的这些话,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我明白他打算和同事和战友们道别。 我很了解他的人生时间。 虽然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不能放心的还是他有病未决的工作。 这时候我才明白,鞠躬是什么! 什么死了再说! 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心是什么! 他一生开朗,两袖清风,连自己的遗体都自愿为医学事业捐款。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年上半年,我在参加上海-台北城市论坛时,特地访问了台湾高雄港。 1995年上海提出建设深水港时,上海港在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第19位,我国台湾高雄港是同行竞争对手之一。 此时,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箱成为世界第一,高雄港开始寻求新的功能变革。 那天我在高雄港,想法已经飞到上海洋山港了。 从构想的提出到开港,洋山深水港建设前后的十年间,黄菊同志当时感叹,真是磨了十年剑。 之后,洋山港又不到十年成为集装箱运输的世界性大港。 沧海变桑田说,如果黄菊同志领导的上海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党中央、国务院,超前规划、精心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这个重大战术项目,今天的东北亚会有什么航运结构呢?

“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天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沧桑。 目前,洋山港开港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达到3653万标准箱,其中洋山港占50%,被誉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龙眼。 但是,黄菊同志已经看不到世界第一大港的勇姿了。

今年,在中央和上海领导的关心下,在上海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按照黄菊同志生前原是布衣之身、回归布衣群的遗愿,老领导的遗骨回到了他深爱的热土,埋葬在福寿园。 我相信老领导看到了现在洋山港一日千里的快速发展,看到了今天上海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成果,一定会捧腹大笑。

本文:《“机要秘书马弘在《新民晚报》撰文缅怀黄菊”

免责声明:东方之窗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工作人员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