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窗免费收录优秀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洞察目录网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32
  • 快审网站:11
  • 待审网站:67
  • 文章:30846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德国之声"原华人员工公开信(上):审查排斥华人员工 无讨论零容忍

“"德国之声"原华人员工公开信(上):审查排斥华人员工 无讨论零容忍

发布时间:2021-07-05 16:42:01 浏览阅读数:

给《德国之声》广播委员会和德国联邦议会的公开信我们在德国之声中文部工作了多年 年末,我们中的两人被拒绝续签合同,离开了德国的声音。 还有两个人因为同样的理由必须马上离开 另一个是自由职业者,从去年1月开始,德国的声音明显减少了和他的合作 当初,德国的呼声中解释不续约事业合同,解雇一事是削减预算,但其理由很快被解释为捏造 此后,德国的声音给出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 新录用的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填补了我们离开后产生的空职位不足 我们是2008年“中国论战”迟来的牺牲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围绕德国之声的涉华报道引发了所谓的“中国论战” 其实我们被解职不是绝对必要的,这是这场争论的后续发酵,上面列举的五人都是争论滞后的受害者 2008年夏天,德国之声中文部的和主管们卷入了公开辩论 居住在德国的中国异见分子“法轮功”分子、两名自由记者和一个德国“作家团体”用论战的方法批判了中文部的报道为“亲共” 当时的中文广播部副主编张丹红回应了这些批评,但将讨论发展成了激烈的争论 批评人士认为,北京奥运会前,张丹红用小脱口秀和访谈节目过分美化中国,同时有意回避中国的人权问题 事实上,张丹红只是引用了当时德国媒体《时代杂志》驻华记者的意见 这一批评很快演变成了中文部对全体中国员工的攻击 德国之声的管理层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埃里克? 贝特曼必须向德国的声音广播委员会、联邦议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说明 德国之声监督委员会详细调查了事件的经过,德国电视著名专家乌尔里希? 维克的独立调查结果正式驳斥了德国对声中文部的批评 维克浏览了中文部刊登的数千篇文章,得出结论说:“无论是中文部还是张丹红,都没有像其他人批评的那样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 这场“中国争论”的结果显然有利于德国的呼声,中国员工也一定认为这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从此,德国声中文部在外人看来风平浪静 但是,内部怎么会安全呢? 质疑中文部“渗透红色”的人,必须要求对中国员工进行政治审查,并调查员工的父母(! ! 是否是中国共产党员 谁发表了公开书信,要求“德国之声中文部定期与人权组织交流,一起讨论广播节目和网络节目的重要策划”? “德国之声每年提交人权工作年度报告,出钱请人权组织指定的专家和机构进行审查 “表面上德国的声音拒绝了上述要求 台长贝尔特曼在内部通气会上对这些要求表示“莫名其妙” 2008年,贝特尔曼说:“对员工的政治审查,是对斯塔西(原民德国家安保所)的检查,就像独裁政权的注意人员吸气时喷出了浓厚的意识形态气息,不利于重视价值的信息工作。” ’无条件地满足任何莫名其妙的要求,但实际上,德国的声音不仅满足了批评者提出的各种奇怪的要求,而且在内部一边考核员工,一边走得更远 随后,德国声中文网全部被怀疑,配备监管人员,改组中文部领导层,各种措施悄然展开 这场“中国论战”前后的迅速发展表明,德国之声领导层在做出决定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而没有将记者的职业行为和德国之声作为公共电台的宗旨和任务加以考虑 在工作过程中,德国的呼声上升到台长,下降到部门领导,第一是亚洲部的项目经理和负责人,抱着同样的想法。 也就是说,让哪个批评者很快完全满意,尽快结束这场争论 事实上,当争论初期对张丹红的批评声更加强烈时,电台管理层已经蒙混过关,将张丹红调离原领导职务。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平息事情 此外,德国之声领导层至今未公开维克的鉴定报告,但该报告有助于饱受批评和压力的中国员工洗清嫌疑 这个鉴定报告甚至在企业内部也未流传 因为,领导层认为,这份鉴定报告不仅不能满足任何批评者,而且有可能使争论再次升级 不发表鉴定报告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不要发生有可能加剧论战的事情 对被批评的员工来说,这个方法非常不公平 德国之声管理层用他们认为合法可行的方法平息了争论,但一些员工无奈之下纷纷离开了德国之声 2008年末,发生了与张丹红相关的事件,不仅导致了中文部管理层的改组,还引发了中文网和中文广播部的合并井 在德国之声中文网的内部采访中,张丹红试图让住在美国的中国异见人士猛烈批评她 这件事引起德国之声管理层的不满,决定进行人事调整 至今仍担任德国之声亚洲部负责人的戈特? 施罗德先生,当时代理中文部的指导职务 主编的变更由戴英先生负责 这两人一上台就随着异见人士的品味,对中文社团进行了意识形态上的清洗,统一了涉华报道的口径。 一切以突出政治和意识形态打击和批判中国为标准 是因为戈特吗? 施罗德不擅长中文,所有报道的生杀大权完全落在了英国和那个德国配音的编辑导演手里 秘密“监管者”的监控从那时起到现在,德国呼声中带薪的秘密“监管者”都在背后审查中文部的所有报道是否“政治正确” 此人的实务方法未公开,评价不受其他主要中国问题专家的影响,中文部对稿件的评价也无需与其他交换意见 这个“监管者”是瑜伽吗? 鲁道夫、汉学家和高中教师以与中国异见人士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闻名,但这个人在中国问题学术研究圈颇有争议 鲁道夫受中文部管理层的委托,定期审查稿件在意识形态上是积极还是消极 鲁道夫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案能否发表,或者他们的措辞是否“亲共” 如果对原稿的作者或鲁道夫的鉴定结论有不同的意见或要求讨论,要么不被批准,要么正好被认为印证了鲁道夫的鉴定结论 在鲁道夫的认识体系中,“亲华”的复制品被打上心形的红色中国国旗,然后被“枪毙” 鲁道夫的工作不是不弄错文案的语法和格式,只是不让异见人士看到中文部出现“亲华”的文案 鲁道夫鉴定的结论与手稿作者保密 年,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鲁道夫的评价意见,这些评价存在争议 之后,我回到了保密状态 “讨论小组”只举办了一次讨论会,参加者站着进行了近15分钟的讨论 鲁道夫在报道中主张台湾作为主权国家,这违背了德海外交部的方针政策 这种看法使人不得不怀疑鲁道夫的客观性,怀疑他是否能胜任德国之声的工作,以及德国之声是否能保证他履行职责 毫无疑问,是用德国的声音邀请鲁道夫这样的“监管者”进入家里的 此人的发言表明,他对中国的一切看法都是挑衅、敌视、理智、不客观的 他的观点显然只站在中国异见者阵营一边 在政治家和中国问题的专家中受到质疑 对一家公共媒体来说,德国的声音不需要秘密插入这样的删改副本进行解释,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监管者”就很奇怪了 这个方法是“信息检查” 从鲁道夫充满“意识形态”的发言中,可以想象为什么给中国员工冠以“亲共”的名字,认定中国员工的报道不客观 德国之所以声中文部没有独立性,是因为德国之声台长在与异见者的座谈中强调,德国之声没有义务只反映异见者的意见,但实际上中文部迅速成为了中国异见者专用的表达意见的平台 中文部邀请了来自中国的非常活跃和有名的人权活动家担任记者 她去德国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包括促进中国的“莱利革命” 这位女性作为公民勇敢地投身人权运动是合情合理的,在道义上也值得称赞,但这违反了德国《呼声法》规定的信息事业标准 根据《德国之声法》第5条的规定,德国之声的实务“应当独立、客观地表明道奇论,不得一边倒地偏袒特定党派、政治派别、宗教团体、领域或利益集团” 另外,要尊重听众的道德取向、宗教信仰和世界观 即使德国的声音是“人权之声”,也不能直接作为人权团体和政治异见者,而是必须以符合信息职业的方法工作 从意识形态上看,排斥德国之声的中文网播部和中文网合并重组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原中文网整体被系统地排除在部核心业务之外 批评者强加给他们的罪名是对中国的批评不够充分,尽管这个罪名已经被台长驳回,但早被维克的调查结果推翻了。 如上所述,德国之声于2009年2月6日与发起“中国论战”的批判者召开了对话会 戴英对应邀的异见人士说:“德国之声以前经常用‘共产党的口吻’发表文案 其实德国之声有两个中文社团。 一个是中文网,另一个是中文广播。 两个原稿复印件不同 现在这两个部门已经合并了。 请大家放心。 以前的情况已经不出现了 “戴英将子虚乌有的亲共嫌疑全部放在了与他所属广播部有竞争关系的中文网头上 在当时异样的气氛中,容忍这种不负责任的对外言论是普遍的做法,但它违反了员工不得在其论战中公开表态的规定 在员工两个部门合并一年多的时间里,中文部员工的配置是保密的,这种不透明为控制员工打开了便利之门 那个时候,听从领导安排的“听话”的员工受到重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奖励 “不合适”的员工将被打入冷宫,被减薪 部里公然顶撞代理主任戈特的人很少吧? 施罗德和执行官戴恩 由于在中文部担任实际业务的多为“自由记者”,不是正式员工,所以业务权益得不到保障,不想成为公开和秘密处罚的对象,所以选择了沉默和忍耐 即使在后勤业务公示的今天,后勤业务量的多寡经常被用作“惩戒”也是公开的秘密 没有争论,零容忍即使在所有人都处于危险的时期,也有人有勇气按照信息工作大致表达自己的意见 朱虹先生是中文部资格最老的 有一次,她就西藏问题采访了汉学家。 这位汉学家在一些异见人士看来是有些亲中的,这篇采访稿在审查中被“枪毙” 朱虹继续公开表示反对 于是,她首先被减少了员工量,合同到期后也没有续签 朱虹目前正在波恩的劳动法庭上与德国的呼声进行诉讼 原中文网人士主张合理地被排除在终审稿业务之外 2009年1月,在改组后的中文部每周例会上,原中文网王凤波(音)公开提出质疑 戈特? 施罗德不仅没有做出正式的应对,还说:“我是凭自己的感觉做出决定的。” 王凤波说:“你自己也承认。 很多同事还没有意识到。 那么,你的心情来自哪里呢? ”。 这个问题被认为是有意的冲突 王凤波关于事业计划透明化的要求在会议上也是戈特? 施罗德否决了 的会议记录间接记录了这次“对抗”。 "人事问题由主管自行负责,无需公开. " 会议在15点45分结束 18点58分,王凤波收到戈特了吗? 施罗德的电子邮件 在邮件中,王凤波被指责在业务中犯了低级错误 王凤波第二天被施罗德约谈 在谈话中,施罗德向王凤波施压,要求今后不得通过内部公共邮箱讨论部的案件 另一位自由记者王雪丁于2009年3月与戴英就情报官员的专业性问题展开了争执 事件的起因是王雪丁采访了德国笔会主席蒂尔曼吗? 施彭格勒在后来撰写的采访文案中反驳了施彭格勒的意见 在民主主义国家,对某些专家来说,产生分歧已经不是正常的事件了 但是,王雪丁从此受到戴英的敌视,和朱虹一样,首先被减少了员工量,然后招聘合同到期不再续签 在清除“异质”员工的背景下,2009年6月,中文部举办了应对员工“业务问题”的培训研讨会 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倡导部的工作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 王凤波借此机会,要求公开神秘的“监管者”身份 施罗德透露了神秘人的身份。 因为我觉得如果继续隐瞒神秘人的身份,研讨会将失去可信度 这条新闻的公开,再次使施罗德陷入了困境 研讨会结束后,所有中文部的员工都被要求签署《自律声明》 本来,自律声明的文案本身没有不妥。 因为,其中普遍的大致条文实际上包含在任何就业合同中 但是,声明本身及其部分条款,如签名是否是自愿的等,是否值得怀疑? 法律根据是什么? 讨论发生时,谁来解释是否违反了自律声明? 被判违规的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由于这些疑问,有5名工作人员没有在该声明上签字。 当然,很多人在“游戏规则”上签名 之后,签名表在办公室公示一周,给不愿签名的“叛国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09年7月14日,王凤波被人事部的乌苏拉吸引了吗? 科尔先生去谈话被“注意观察” 但是,经过人事委员会和人事部的审查,强制签署《自律声明》的方法不一定合法,不能做这件事 那年没有在声明上签字的5人,现在有3人被解职 剩下的两人是朱尔宁和常年担任《德国之声》中文部情报发言人的薛成军,虽然还没有被开除,但都多少受到了惩罚,两人的合同依然是“期限不明确的合同” 2009年,薛成军因反对将客户反馈归类为考核仪式,与戴英发生争执,随后被减少工作量。 从去年1月开始,他每周只在德国之声工作一天 签名人:王凤波,2002年至年12月德国声学中文部朱虹,1987年至年12月德国声学中文部编辑李琦,2001年至年4月德国声学中文部王雪丁,2000年至年3月德国声学中文部年3月波恩(来源:波恩)

本文:《“"德国之声"原华人员工公开信(上):审查排斥华人员工 无讨论零容忍

免责声明:东方之窗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工作人员将予以删除。